商務部網站7月5日消息稱,為切實增強中央儲備豬肉應急保供能力,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,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等近日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,定于7月7日公開競價收儲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2萬噸。
農業農村部6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:2021年5月份散養生豬每頭凈利為-246元,規模養殖生豬每頭凈利潤為-158元。然而虧損一兩百元只是“平均數據”,據媒體報道,有不少養殖戶甚至每賣出一頭豬就要虧損上千元,所以哪怕豬價一直往下走,不少養殖戶也只能咬緊牙關“賭欄”,從而導致全行業的大肥豬呈現“出不盡”的狀態,持續打壓豬價。
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調研發現,自繁自養出欄120公斤商品豬,5月盈利約200元至300元,6月初開始虧損,虧損幅度在100元至200元,6月中旬虧損擴大至350元。外購仔豬養殖戶3月份就已經開始虧損,5月底每頭豬虧損1000元左右,6月中旬虧損達到1400元以上。
關于豬價深跌的原因,朱增勇表示,“生豬出欄量、出欄活重和豬肉進口持續增加,疊加商業凍品持續投放市場和鮮肉消費低迷,使得豬價持續回落。”
生豬養殖周期比較長,從母豬受孕到仔豬長大出欄,一般需要10個月左右時間。在漫長的養殖周期內,疫病、供需、飼料價格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不確定性,導致未來生豬出欄時價格可能大幅偏離預期。
面對這樣一個“惡性循環”,國家正式出手調控——6月上旬更改了啟動收儲的標準,6月底宣布將啟動收儲,7月5日則正式宣布率先啟動收儲!
而在7月4日,華儲網也發布了《關于2021年第一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競價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》。本次收儲掛牌競價交易2萬噸,收儲品種為符合國家標準GB9959.2的Ⅱ號、Ⅳ號分割凍豬瘦肉,必須是收儲交易日之后生產加工的產品。收儲交易上限價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有關文件要求設置,并在電子交易系統公布。